对于社会上的一件商品,我们会采取“价高者得之”的方法进行竞争,然而,也有一部分具有商品属性,但是人们不愿意把它看成商品的东西,比如教育,它是稀缺的,并且是人们争抢的资源,但是在生活中却不是以商品的形式存在,人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公共产品,如果当做商品,是对穷人的不公。
那么,把教育看成一种商品,用“价高者得之”的方法竞争会怎样呢?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是以区域划分,也就是以“学区房”的形式作为入学资格,因此学区房不再单单是一处居所,也是一张入学的门票。所以,学区房的价格=房价+学校入场券,这样的结果是什么?这样穷人就真的可以拿到入学的门票了吗?
也就是说,无论是被看作“商品”还是以“学区房”的形式,穷人都很难争抢到优秀的教育资源,那么,这两种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就是资金的流向问题,作为一种商品,资金会流入到学校,而如果以学区房的形式,资金就会流入到房地产行业,这二者是有着“质”的不同的。
资金流入学校,学校可以利用这笔资金,增加对学校建设的投入,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把教育看成是商品后,各个学校之间就会产生竞争,以此不断提高学校的质量,吸入更多的人才进入到教育行业,学校的数量也会增加,给穷人提供更多进入到优秀学校的机会,从而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而资金流入到房地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