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5.8%VS房贷利率4.9%,赚息差的银行怎么赚钱的?

2019-08-21 09:380
摘要:经常关注理财的人会有一个发现,就是时常出现的利率倒挂——银行的存款利率竟然会高于贷款利率。

1

利率倒挂


经常关注理财的人会有一个发现,就是时常出现的利率倒挂——银行的存款利率竟然会高于贷款利率。


我们看如下一张图:



这是某第三方理财平台上银行存款产品的广告页面,其中有一个5年期的银行存款其利息为5.8%/年,起存门槛只要50元。下面还有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为4.9%、半年期的存款利率为4.4%。


银行存款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安全!这也是很多保守理财人群(如老年人等)首选存款的最重要原因,也因为它安全所以收益一般都很低,甚至有人嘲笑说还跑不过通货膨胀——存钱是扼杀财富的“最佳”方式。


可年化5.8%的存款利息确实让人惊艳!要知道较为安全(也不一定安全)的信托收益年化收益在8%左右,可起购门槛100万啊。


国债等产品确实安全,可年化收益却在3.5%左右,较为稳定的货币基金年收益大致在3%左右,你说这5.8%的银行存款还没有吸引力?


当然有些人会反驳:推出这么高存款利息的银行都是没听说的中小银行,说不定哪天就倒闭了,别到时候高利息没拿到、反而本金也损失殆尽,这种理解当然是错误的。


2015年,我国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其中第二条如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统称投保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


其中第五条如下:


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银行都要对存款进行投保,一旦银行破产,储户的本金和利息之和在50万以内的100%赔付——由保险基金赔付。所以只要是银行推出的存款,50万以的金额都是安全的。


那如果手里有200万现金,如何确保存款100%安全呢?用四个家里人的名字,分别在同一家银行开立四个账户,分别存入50万;或者用一个人的名字,在四家银行开立四个账户,分别存入50万。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我在谈存款、谈理财,其实不是,我是要跟大家探讨另一个话题:以赚息差为盈利来源的银行,在如此高的资金成本下如何赚钱呢?


要知道按揭房贷的利率是4.9%,即使上浮10%、也就是5.39%,上浮20%、也就是5.88%,相对于5.8%的存款利息也是亏钱的啊。


存贷差不就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么!这个差额不就是银行的利润来源么!


当存贷差为负数,银行还赚什么钱?


2

利润来源


银行是经营钱的企业——把钱吸进来、给付一定的资金成本利息,再把钱放出去、收取一定的费用利息,其差额就是银行的收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息差收益。


息差收益是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收益,如汇款转账手续费、基金/保险/理财等代销费等。


银行能赚多少息差呢?看下表:



由上表可知,银行赚取的息差大概在3%左右——也就是吸收存款100万,银行理论上能赚3万元的息差……这都是理论,跟实际不符。


实际是银行的贷款利率一般在7%以上,息差能扩大到5%以上,可并不是所有的存款能放出去啊,放出去的贷款并不都能收回来啊……


所以凭存款额来推测银行利润没有意义,但有一点有意义——吸收的存款利息必须得低于贷款的利息。


存款来自哪里?居民和企业。贷款去向哪里?居民和企业。一些居民和企业通过银行把钱放贷给另一些居民和企业,银行赚存贷款的息差。


以上是绝大多数人知道的银行赚取息差的方法。其实还有另一种方法,很多人都不知道:存款(准确说是再贷款)来自于央行,贷款去向还是居民和企业,银行同样再赚两种资金间的息差。


想必这两年大家在新闻上,总能听到什么MLF(麻辣粉)、SLF(酸辣粉)、逆回购之类的名词,它们实际上就是银行从央行获得资金的手段——央行把钱批发放贷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把钱零售放贷给具体的居民和企业。


银行从央妈那里获得的资金成本是多少呢?MLF/SLF的年利率在3.3%左右,逆回购的利率在2.5%左右,其成本和储蓄利息差不多,银行拿到这些钱再对居民和企业放贷。


好,做了以上这些基础铺垫之后,我们再回答开头的问题:银行存款利息5.8%,而按揭房贷的利息只有4.9%,银行赚得什么钱呢?


3

赚什么钱?


银行赚的当然还是息差的钱啊……只是其中的过程有些复杂。


1)高息进高息出的息差。


虽然银行吸储的利息高,但它对外放款的利息会更高。


就像文中5.8%吸储来的资金,大概率不会用来对外发放按揭贷款——这样相当于发放一笔亏损一笔啊。


发放给谁呢?基本上是高息信用贷,如各种互联网贷款——互联网平台不发放贷款,而是为银行推荐合适的贷款人,这被称为助贷业务。


像支付宝上的借呗、京东金条、平安普惠、美团生活费等,并非平台在放贷,而是一些合作银行在放贷,日利息多为万分之五——合计年化就是18%,其中的息差收益是不是就有了呢?


2)中途退出资金的息差。


很多5%以上的高息存款,一般是存款时间较长——多在3年以上、普遍的是5年时间,并且不少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相当于把资金锁定了很长时间。


如果中间需要钱怎么办?可以提前提取啊……相应的处罚就是利息会变少,远不是5%、而是靠档计息。


还以上面5.8%的存款为例,如果持有90天以内取出利息为0.35%、如果持有1一年多取出利息为1.95%……具体见下表:



总有人会因急用钱或寻找到了更好的投资渠道,而把钱提前取出。很好很好……这样银行就不用支付存款高息了,反而以高息的噱头最终吸引了正常利息的存款,此时的息差就出来了啊。


3)贷款再变存款的息差。


这个理解有些困难,里面牵扯到货币的信用创造功能。


简单说一下:存款变贷款-贷款变存款-存款再变贷款-贷款再变存款……如此往复循环,因为一笔原始资金(如存款)而创造出许许多多的钱。


举个例子:你买套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是自己的钱,另外的70万可以银行贷款。业主拿到多少钱?100万,其中的70万是贷款。如果业主拿到卖房款不花销,就可以把这100万存入银行,银行也就吸收了100万的存款——其中的70万可是来自于贷款哦。


同样,以5.8%吸收来的存款,即使按照5.8%的利息放贷出去,拿到这笔贷款人或许钱就留在账户里不花啊(银行放贷时都会要求你办张该银行的储蓄卡,就是为了把这笔贷款再以存款的形式存在该银行里),那不就成了银行的低息存款吗?有了这笔低息存款,银行就可以对外放贷了啊。或许第一轮吸储放贷没有息差可赚,但第二轮、第三轮……还是有息差可赚的。


4)未来市场变化的息差。


这里面有对赌的性质,对赌未来五年会否通货膨胀、会否加息。


如果未来会通货膨胀、央行大幅加息,那对应的贷款利息也就会大幅上涨啊,可如今5.8%看似高息的存款其利息是固定的、是不会随着加息而有任何变化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如今的高息就不是高息了啊。


其实更重要的是确定性,虽然存款利息高,但使用时间长,这样就能在这个确定的利息和确定的时长下,去寻找适当资质的借款人,这反而是应对拉存款不确定的一个方法——毕竟中小民营类银行拉存款是比较难的。


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你以为银行亏钱惨,其实是赚得太精明!


在哪里能找到5.8%的银行存款产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老A个人微信,见朋友圈第一条。我也会不定期的朋友圈发布一些靠谱的理财产品。



相关新闻
A先生总篇数 463 篇
深厚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对市场、金融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A先生
深厚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对市场、金融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文章数
463
话题数
4
精华文章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